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系列举措,7月6日下午,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乡音戏韵振兴团成员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向往,走进位于太和县体育馆内的太和清音协会,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现场,数位太和清音传承人齐聚一堂,为实践团成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悠扬婉转的唱腔、韵味十足的表演,将太和清音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婉转的清音在室内回荡,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历史的沉淀与传承者的匠心,令现场成员沉醉其中。
传承人老师们现场表演太和清音
接着进入互动环节,太和清音非遗传承人高老师现场教学清音的经典曲目。从婉转唱腔到灵动手势,带领团队成员们在传统艺术的韵律中,触摸非遗文化的温度与深度。教学选取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蓝本创作的太和清音经典唱段,团队成员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清音,触碰清音。
团队成员聆听高老师答疑解惑
演出结束后,高老师热情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高老师语重心长地表示:“年轻人才是清音的未来,期待有更多年轻人能够走近清音、感受清音,加入到这一珍贵非遗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此次活动,不仅让乡音戏韵振兴团成员们近距离领略了太和清音的艺术风采,更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与太和清音非遗传承人合影
下一步,安徽理工大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乡音戏韵振兴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系统整理调研资料、音视频素材等形成数据库,通过线上平台推送内容,保持与当地的长期联系,鼓励后续团队接力,构建“调研-传播-帮扶”长效机制,让非遗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撰稿:张帅康 李尹
核稿:王鹏
编辑:赵云川
审稿:王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