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应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部和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仁旭教授在安徽理工大学合肥校区产教融合楼一楼报告厅作题为《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及其地球化学效应》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碳中和学院副院长杨科主持,全院教职工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陈仁旭表明了识别和确定超临界流体及其效应对于认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地震、火山活动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俯冲带是地球深部和表层物质和能量交换最主要的场所,流体活动是其中最关键的过程之一。相比通常的富水溶液和含水熔体,超临界流体兼具粘度低和溶质溶解能力强的特征,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是俯冲带物质迁移的主要介质。报告会以天然样品观察为主,结合理论模拟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重点介绍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的识别、形成条件、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在讨论过程中,陈仁旭与现场的教师们展开了积极的互动,针对他们提出的学术疑问进行了详尽且有针对性的解答。此次报告不仅内容全面且富有深度,有效地拓宽了我院教师的科研思路,并对他们科研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面影响。
【主讲人简介】
陈仁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汇聚板块边缘变质岩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201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4),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2018年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已在国内外主流地学SCI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SCI引用3500余次。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和《地球科学》编委。
撰稿:赵云川
核稿: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