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碳中和学院新能源专业23级本科生在《能源地质学》课程的安排下,分别顺利完成了在巢湖和淮南的野外实习活动。通过野外现场教学和参观,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巢湖和淮南地区的地质背景,学习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的形成机制,增强其对能源地质学的实践认识。
2024年10月20日,新能源专业23级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巢湖市周边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此次实习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智副教授为同学们讲解巢湖的地质背景,着重介绍平顶山(准)金钉子地质剖面。该剖面不仅发育有很好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而且发育了完整的下三叠统地层序列。下午,同学们继续前往龟背潭栖霞组地层,认识石灰岩并了解其形成机制。这些石灰岩中保存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大家热情高涨,纷纷拍照记录自己寻找到的化石。
11月2日,新能源专业23级本科生又赴淮南市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继续开展地质实习。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约5.4至5.1亿年前的寒武系下、中统剖面及所产的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同学们先后认识了公园内出露的典型地层、地貌特征,参观了八公山地质博物馆,通过对馆内艺术展板和化石标本的学习,加深了对《能源地质学》课本中理论知识例如地层、岩石、煤炭等概念的理解。其中,地质公园内的八公山“石林”给同学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它由属于寒武纪下统地层的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质角砾岩组成,出露高度约1.5~5米。由于曾经受到两组高角度节理(劈理)的影响,加之长时间受到风雨剥蚀、搬运,以及植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江北地区罕见的石林石芽地貌,为研究古地质、古气候、古生物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这些实习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地质学应用能力,也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碳中和学院将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撰稿:何小庆 戚玉菡
核稿:古晓锋
编辑:赵云川
审稿:王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