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应安徽理工大学科研部、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多伦多大学初旭教授以“大陆岩浆弧中矽卡岩变质脱碳的环境效应——以冈底斯为例”为题,在合肥校区产教融合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科主持,全院教职工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初旭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大陆弧长期活动及其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尤其是弧前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引发的广泛脱碳效应。白垩纪至古近纪大陆边缘碳酸盐广泛沉积与同期大陆弧活动高峰重合,暗示岩浆-碳酸盐反应可能是白垩纪温室气候的关键因素,尽管同位素分析和建模支持该假说,但仍需更多野外数据评估接触变质带脱碳通量。其团队以藏南拉萨地体(冈底斯构造带)典型接触变质类型为对象,揭示不同变质条件下的脱碳行为,发现大理岩围岩变质受岩石流变性影响:脆性碳酸盐岩在短期岩浆侵入下促成快速流体迁移与有限脱碳,而多期次侵入体附近的韧性围岩因强烈流体-岩石作用形成矽卡岩带,其中矿物扩散模拟显示瞬时脱碳通量可与其他构造单元相当。
报告结束后,现场教职工围绕报告主题积极提问,初旭教授逐一耐心回应,现场学术交流氛围热烈而浓厚。
此次报告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碳中和领域的学术探讨及实际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助力拓宽低碳发展的多元视角。
【报告人简介】
初旭,多伦多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2016-2017年在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起任职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学、岩石圈演化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地球化学动力学等。先后获得NSERC Discovery Grant、CFI JELF Project、ATLAS Fund、ACS Petroleum Research Fund等项目资助,已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Journal of Petr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撰稿:赵云川
核稿:杨科
编辑:田金玉
审稿:王会社